听书阁 - 历史小说 - 大宋将门在线阅读 - 第235章 君臣议论

第235章 君臣议论

        早在王宁安回京之前,就把此行的成果写成了扎子,送到了赵祯手里。

        上次议和的时候,富弼亲自去的,他弄出了一个分三次削减岁币的主张,还把贸易额限定在500贯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王宁安直接抛出了一千万的采购额,辽国上下都红了眼睛,限额的事情废除了,三次削减岁币也随之作废。

        根据王宁安谈出来的最新结果,宋辽之间的岁币正式取消,不过为了弥补辽国的损失,大宋方面每年要以优惠价格,出售给辽主20万匹丝绸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还留了一个小尾巴,但终究是取消了,大宋上下,一片欢腾。可是大家伙高兴,却让富弼富相公情何以堪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出使辽国一次,义正词严,慷慨激昂,被传为美谈,可结果呢?增加了十万两银子,十万匹绢纱。第二次谈判,又没有彻底取消岁币,还要人家替他善后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让富相公情何以堪,不说别人,就连王宁安都觉得过分了,他不想占这个便宜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富相公,下官只是副使,正使是赵王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王宁安低声提醒,他的意思是让富弼去牵赵宗景的马,哪知道赵允让这时候走了过来,老王爷伸出枯瘦的大手,抓起了赵宗景的缰绳,老脸上都是笑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啊,真不愧是我赵家的好儿郎,有勇气,有魄力,没给赵家丢人,来,让伯父替你牵马坠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宗景还真挺害怕赵允让的,这位判宗正寺多年,俨然宗室的大家长,让他亲自牵马,赵宗景手足无措,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北海郡王赵允弼站了出来,怒斥道:“逆子,还不赶快下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见到了老爹,赵宗景像是看到了猫的耗子,连忙从马背出溜下来,老老实实跟在马屁股后面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他做表率,王宁安也不好骑着马了,只能老实跟着。

        富弼看不出喜怒,在前面引导,所过之处,百姓们欢呼之声此起彼伏,惊天动地。无数人指指点点,兴奋地说着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是看到了王宁安和赵宗景都年纪轻轻,长得又不差,不免有人犯花痴,把手里的花扔下他们,还频频抛媚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别做梦了,人家王大人定亲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定亲了?哪家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当然是杨家的姑娘了,人家王家和杨家是祖辈的交情,又是陛下赐婚,王大人载誉归来,怕是很快就有成亲了,又有热闹看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哎呦,杨家真是有福气啊,竟然选了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女婿,厉害,厉害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好嘛,之前提到两家定亲,都说是王宁安高攀,现在倒好了,成了杨曦占便宜了,真是人嘴两张皮,反正都是理!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相比赵宗景,王宁安这都不算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 以往提到了小王爷,就是他干的荒唐事,京城上下,早就传为笑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次回来,再提起小王爷,以往的丑事人们也不在乎了,相反,有人还编出了无数的段子,说原来是包办婚姻,人家小王爷根本就不答应,正好遇上了情投意合的,人家就专心致志,不惜和家里决裂,也要为女人争取名分。

        好男人就该像赵宗景一样,有本事,还重情重义,有担当,以往骂得多狠,这回夸得就多厉害。哪怕是赵允弼,见到儿子出息,心里也很高兴,他之前的混蛋事,就放在一边吧!

        人马缓缓进入开封,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欢迎的队伍,包括枢密使贾昌朝,翰林学士欧阳修在内,都笑呵呵,满心高兴。

        欧阳修不是个能装蒜的人,他和富弼之间,早就渐行渐远,王宁安出身六艺学堂,出使辽国,立功归来,那是老夫子的荣耀,是整个六艺学堂的喜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贾昌朝就更不用说了,他当上枢密使,也想大刀阔斧改革,有一番作为。可他又害怕重蹈庞籍的覆辙。

        庞相公去职,看似是因为文彦博的牵连,其实根子还出在裁军八万上面,得罪了军中的势力,这帮人上下用劲儿,一起把庞籍给掀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轮到了贾昌朝,面对的局势也是如此。不过幸运的是彻底把辽国摆平了,没有了几十万铁骑的压力,贾相公施展拳脚的空间就大了许多,再也不用担心掣肘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王大人,你可是为了朝廷立了大功,老夫没有看错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贾昌朝谈笑风生,仿佛是他推荐的王宁安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老货素来没脸,王宁安也不好戳穿他,反而陪笑道:“多谢贾相公关照,若非将士们众志成城,不畏强敌,给我们做了坚强的后盾,下官在辽国也没法那么有底气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呦,这么说我们也有功劳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是啊,打先锋的,什么时候能比主帅的功劳还大?”

        贾昌朝哈哈大笑,王宁安这小兔崽子说话就是顺耳。

        满朝的大臣,簇拥着赵宗景和王宁安,直接来到了皇宫,进入大庆殿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有大朝会,或者庆典的时候,才会选在大庆殿,这一次是赵祯特别降旨,他是真的高兴。

        作为一个几十年的老皇帝,赵祯能不想留点什么给后世子孙吗?

        以往那是无可奈何,这一次王宁安给他提供了办法,而且还轻松容易,就像王宁安说的,论起赚钱攒钱,大宋还会怕别人吗?

        皇帝在大庆殿设宴,就是要向天下证明,他要改弦更张,要更加积极进取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王宁安回来的几天前,赵祯就频频召见贾昌朝,询问贾相公富国强兵之法。

        贾昌朝经常和欧阳修联系,背后又有六艺学堂作为智囊,很快拿出了一套办法。

        没有像当年庆历新政那样,弄得声势浩大,但是几条建议,都切中要害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贾昌朝提议发展发展赛马项目,鼓励官员富商组建马球队,增加战马数量,训练健儿,作为骑兵储备。

        再有发展水师,必要时候,能从海上发难,不论是防守还是恢复燕云,水陆并进,都是最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这些之外,就是精兵战略,要好好训练,厚积实力,静待时机。

        贾相公提了不少好建议,可归结到一个字,那就是钱!

        遍观天下,赚钱本事最强的,还能比得过王宁安吗?传出来让他进三司,可不是空穴来风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大庆殿内,百官座无虚席,大庆殿极为宽阔,加上偏殿,还有外面丹墀,容纳几万人也没有问题,更何况只有区区千人。

        赵祯没有像某些领导那样,讲个没完,他只是饮了两杯,就让大家随意。王宁安肚子还真饿了,就想好好吃一顿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回是正儿八经的御膳,比起他上次吃的八个菜硬多了,王宁安抓起一个猪蹄,张嘴要大快朵颐。

        突然老太监陈琳拍了拍他的肩头,“王大人,请随我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琳在前面带路,王宁安急忙跟着,他们来到了垂拱殿,赵祯让人准备了几个菜,全都是油水十足的硬货,比起大殿上还要丰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王卿,快坐吧,本想着让你先填饱肚子,可朕有些急不可耐,就边吃边谈吧,千万不要拘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说着,赵祯给王宁安夹了一筷子鹿肉,就像是寻常的长辈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快吃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说实话,每次面对着赵祯,王宁安都感到很奇怪,明明这家伙是九五至尊,可是和他相处,竟然比起任何人都要轻松自如,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吧!

        吃了一点东西,肚子里有底儿了,王宁安就打开了话匣子,他把此行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微臣已经把网撒开了,别看处处标榜公平贸易,还花了那么多钱,其实这里面到处都是坑。采购的重点放在燕云,可金融大权交给了耶律洪基,只要稍加鼓动,就能点燃辽国夺嫡大戏。而且微臣琢磨着,应该是哪方强,就打压哪一方,哪方弱,就想办法拉拔。建立水师的提议很好,因为有了水师,就可以随时绕过榷场,进行直接走私交易。最好能让耶律重元和耶律洪基力量始终差不多,处在伯仲之间,大宋游刃有余,辽国的危机一天不解决,他们就没办法集中力量,只会被大宋各个击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祯含笑点头,“你这个办法的确够毒辣的,只是收服燕云,首在人心,你此去觉得燕云的百姓如何,是否还心向大宋?”

        王宁安把筷子放下了,神情严峻,“微臣斗胆进言,辽朝立国比大宋早,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也没有一刻在大宋的统治之下,太宗皇帝两次北伐,打败我大宋的,正是燕云的汉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祯很不舒服,难过道:“世上最残忍的,莫过于骨肉相残,同胞杀戮。王卿,在宋辽贸易之中,能不能想办法照顾燕云的百姓,多一些让利,让他们知道大宋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到这里,王宁安突然用力摇头,郑重道:“陛下,微臣斗胆进言,与其让利,不如引诱辽国狠狠压榨,往死里整,离家的孩子,光给他好处,他是不会回头的。要让他们知道外面的艰难,最好被打得头破血流,筋骨断裂,吃不上饭,睡不着觉,饥寒交迫,惨不忍睹。这时候他们的智商和情商都会回来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祯闷声道:“王卿,攻城为下,攻心为上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臣这也是攻心,谁说攻心一定要怀柔的?”王宁安反问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