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书阁 - 历史小说 - 洪武年间小神医在线阅读 - 第一百三十九章:再见徐辉祖

第一百三十九章:再见徐辉祖

        朱元璋的背影远去,消失在陈松的视野中。

        回过头,陈松往家里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天空逐渐昏暗,陈松站在通济门大街的尽头,回头看了一眼。

        朝霞开始消失,月亮升上天空。

        陈松躺在床上,看着眼前的黑暗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儒家理学势大,朝野各地,尽是儒家理学信徒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朱元璋让我给国子监讲课,恐怕害怕我不是儒家理学的对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孔子是个圣人没错,可不代表现在这些既得利益者也是圣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松想着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,大脑飞快的运转。

        鸡叫声响起,空气中多了不少烟火味,陈松吃过早饭,去了东宫,给朱雄英上课。

        陈松拿着粉笔,在身后的黑板上画了一张世界地图。

        地图没有多么精确,但总归将这个世界上重要的地方都标注了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转过身子,将手中的粉笔放在面前的桌子上,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根木棍,然后指在地图上的大明地界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里就是大明,大明面积辽阔,北起草原,南至大海,广阔无边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纵观全天下,也不过是冰山一角。

        往西,是欧罗巴,那里住着一群白皮肤的人,他们可不是什么善茬子,现在虽然还处在饮毛茹血的阶段,可一旦腾起,便会祸害整个世界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陈松竭尽自己所能,不停的给朱雄英灌输着这个世界的地理以及坚毅铁血的理念。

        朱雄英坐在椅子上,认认真真的听讲,右手拿着一根陈松给他的铅笔,在面前的本子上照着黑板上的地图,歪歪斜斜的画了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旁的朱允炆,趴在桌子上,鼻涕泡不停的出现,哈喇子流了一大片。

        陈松对此视若无睹,陈松要培养的人是朱雄英,而不是这个历史上败江山一绝的朱允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先生,您的意思是,以后,如果我大明的百姓活不下去了,或者太穷了,就去其他地方抢吗?”朱雄英眨巴着童真的双眼,奶声奶气的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陈松重重的点头,“没错,天下本就如此。倘若有一天,大明的百姓活不下去了,如果抢掠海外能生活下去,那就一定要去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可是,杨先生说,治国应施仁政,应该与民为善!”朱雄英的小脸上写满了不解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先生是东宫的属官,只负责朱雄英认字启蒙这一方面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如今朱雄英的老师是陈松,文官插不上手,所以这个杨先生就成了文官们在朱雄英这里最后的一张牌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杨先生也知道自己身上的职责,所以,平日里,他尽可能多的给朱雄英灌输他们的道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呵呵,施仁政?什么叫做仁政?对大明百姓好,那才叫仁政。对海外野民好,那不叫仁政,那叫蠢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陈松冷笑一声,丝毫没有给那个所谓的杨先生留脸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记住一句话,大明的基础是普通百姓,这些人才是民,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士绅。”陈松再次义正言辞的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朱雄英显然有些听不太懂,但还是将陈松的这句话记在了本子上。

        年幼的朱雄英,手腕较软,他控制着铅笔,尽可能的将陈松这句话书写的工整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知何时,朱雄英口中的那个杨先生站在了院子外面的月亮门后方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悄咪咪的看了一眼里面,眉头紧蹙,一脸凝重,随后头也不回的离开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目标是东宫的书房,这个时候的朱标刚刚从御书房回来,准备做自己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杨先生叫杨礼德,很早之前就跟着朱元璋了,因为写的一手好字以及文章,被朱元璋充入了东宫,辅佐朱标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殿下,陈松此子妖言惑众,竟然鼓励太孙杀伐攻略海外国度,不与人为善不说,竟然教唆太孙杀戮他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孔曰成仁,孟曰取义。陈松此子,危害太大,还请殿下明鉴!”

        杨礼德高高的将手举起,郑重的向朱标行了一礼。

        杨礼德说的义正言辞,脸上满是为国为民。

        朱标站起,从杨礼德身旁走过,站在书房门口,看向院子方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此事我已知晓,下去吧。”朱标轻飘飘的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杨礼德抬起头,一脸不相信,他想要说些什么,可终究什么也没有说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杨礼德走了,他走出了东宫大门,站在东宫大门不远处,回往了一眼,长叹一声:“唉,这叫什么事?陈松此子危害实在太大,长此以往,必然会让太孙偏离太远,恐怕,只会是第二个陛下!”

        杨礼德一脸担忧的离开了这里,回到了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在东宫当属官,其实还是比较轻松一点,没有什么事的话,倒也自由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现在陈松成了朱雄英的老师,杨礼德也没有之前那么重要,多一个不多,少一个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家的杨礼德并没有安分下来,他换了一身衣服,去了陈谟那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只可惜,现在是洪武朝,不是万历朝,党争什么的根本就不存在,就算杨礼德跑到陈谟这里,也没有什么用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陈松走出东宫,将手中的布包交给了身后的李三娃。

        天气越来越热,陈松走了没一会儿,已经汗流浃背。

        来到通济门大街上,有家卖冷饮的铺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陈松朝着这家冷饮铺子径直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要觉得冷饮是后世人的专利,古人也有冷饮吃。

        冷饮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,当时的权贵就开始发掘冰窖,存冰于冬日,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。

        东西周时,《楚辞·招魂》中有“挫横冻饮,酹清凉些”的记述。

        唐朝更开始公开出售冰饮,晚唐时,商人为了招揽生意,更在冰中加糖,吸引顾客。

        冷饮在宋代发展得很快,而且种类繁多,出现了冷饮专卖店。杨万里诗曰:“帝城六月日停午,市人如炊汗如雨。卖冰一声隔水来,行人未吃心眼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宋朝画作《茗阅赌市》和《半茶图》,都有出售冷饮的画面。

        明朝时,这种现象更为广泛,尤其是天子脚下的应天府城,售卖冷饮更是寻常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的人,已经开始使用芒硝制冰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家冷饮铺子的店铺外挂着一面青色的幡子,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“冰”字。

        走进店铺,店小儿笑脸盈盈的迎了上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位客官,要吃些什么?咱家店里有冰糖冰雪冰元子,冰镇酸梅汤,雪泡豆儿水和雪泡梅花酒。不知道这位客观想要来点什么?”店小二嘴皮子很利索,给陈松介绍着各种冷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解暑就来什么,来三份!”陈松伸出三根手指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嘞,几位客官这边坐!”店小二带着陈松和李三娃张铁牛他们坐在了一旁的桌子前。

        坐了没多久,店小二端着一个盘子跑了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盘子中放着三个碗,碗里面是满满当当的刨冰。

        也不知道上面撒了些什么,翠绿殷红,煞是好看。

        将这三碗刨冰放在陈松等人面前,店小二提着木盘子,笑眯眯的解释着:“这是本店的招牌,叫红绿冰雪糖。这绿的是黄瓜汁,红的呢,是玫瑰汁。里面还有蜂蜜,一口下去,保管解暑又甜蜜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店小二介绍完,笑眯眯的走开。

        陈松拿起碗中的勺子,吃了一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错,冰凉甜蜜,有黄瓜的清香,也有玫瑰和蜂蜜的甜蜜,不错不错!”陈松连连夸赞。

        李三娃和张铁牛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吃过冷饮了,脸上并没有多少惊讶。

        尽管如此,他们手下的动作却没有慢多少,拿着勺子,将刨冰往嘴里扒拉。

        吃完刨冰,付了钱,陈松给朱静安又带来一碗,用毛巾裹起来,放在竹盒子中,准备回家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,店小二笑眯眯的将陈松送出了店门,在走的时候,店小二笑眯眯的招呼:“这位客官,咱家店还负责全城送门服务,要是您想吃了,只需要差人跑个腿,咱家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货上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明朝外卖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是陈松脑海中直接蹦出来的一个词语。

        宋朝时就有这个行业了,《清明上河图》上就有,陈松并没有多少惊奇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家店是城中某个勋贵的产业,他们这些人,什么都可以差,但眼力必须要好。

        陈松穿着尽管朴素,可气质摆在那里,加上两个随从,怎么可能是普通人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行!”陈松答应一声,带着刨冰,往回走去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家,刚刚走到大厅外面,陈松看到了朝自己迎来的徐辉祖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得不说,徐辉祖这人也称得上能屈能伸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次见陈松时,世子爷的那股倨傲劲淋漓尽致,可是现在,一脸笑容,亲切的就像是从小好到大的发小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是,徐达的情商整个大明没几个人比得上,他的长子,也差不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在下经常听家父说起,说阁下是应天府中最优秀的俊杰,在下深以为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能和阁下一起做事,实在荣幸啊!”徐辉祖笑着向陈松拱拱手,语气中用尽了谦辞。

        俗话说,伸手不打笑脸人,陈松也回了一礼,只是手中的竹盒子非常显眼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敢当不敢当,在下也不过是混一口饭吃罢了!”